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腹地,一场以“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深度融合的供销为农服务体系现代化变革正在资阳大地蓬勃展开。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资阳市供销社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战略指引,通过科技创新与系统改革双轮驱动,奋力书写新时代“天府粮仓”建设的壮美篇章。
“良田良机”构筑产能提升硬支撑
走进雁江区丹山镇为农服务中心,百亩高产示范田畴平展如砥,沟渠纵横如脉。曾经分散的“补丁田”经过土壤改良和宜机化改造,全部达到“旱能灌、涝能排”标准。新一代“优秱针”稻种完成集中育秧并实现满栽满插,秧苗嫩绿茁壮。
在安岳县林凤镇,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播种机正沿预设路径精准作业。通过整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这里已建成1200亩“集中连片、设施配套”的高标准农田。供销社正和当地政府一起筹建“专家院士工作站”,运用AI技术实现墒情智能监测,配合水肥一体化系统,预计可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15%以上。这种“数字农田”管理模式,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的生动实践。
“良种良法”激活增产增收新动能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今年,资阳市供销社依托农资主渠道优势,着力构建“试验示范+优选推广”机制。2025年已与水稻研究所签订“优旌占”等15个优质水稻品种培育计划,普遍具有“出苗齐、抗病强”的特点。据权威专家介绍,今年推广的杂交稻比对照辐优838增产7.5%,增产点率90%。全生育期140.7天,比对照早熟0.5天,具有良好的抗旱和抗逆性。
此外,双方将深入实施新一轮“种业振兴”行动,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产业重大需求,聚焦攻克育种科技“卡点”。资阳供销种业技术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将为这一行动提供平台支撑。在供销社与农科院水稻所的战略合作计划中,整合供销社系统优势和水稻所的科研资源,联合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驱使其双向奔赴并形成合作的动力所在。这正是供销系统对省委一号文件“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效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工作要求的生动实践。
机制创新破解小农户对接市场大难题
马蹄湾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即将开工建设,这个占地45亩的服务中心,智能育秧工厂、农机共享平台、烘干仓储等设施一应俱全,将提供“耕、种、防、收、销”全链条服务。通过手机APP下单,无人机施肥就可上门作业,不仅方便,成本可比传统方式大幅降低,这正是供销社“三位一体”改革成效的集中体现。资阳市供销社正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深度改革,其综合效应将不断释放,预计三年内,全市供销系统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三年内将达85%。这种组织化服务模式,正是对丘陵地区“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这道难题寻找最佳破解方案的有力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机制创新,持续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平台”。资阳供销系统的实践,正是这一重要指示的基层注脚。站在新的起点,全市供销人正以“五良融合”为笔,以“科技兴社”为墨,在巴蜀大地上描绘新的现代供销新画卷。
责任编辑: 周钰